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89篇
农学   199篇
基础科学   5篇
  63篇
综合类   1009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减少运输组织对机车能耗影响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引起南宁铁路局内燃、电力机车能源消耗同比上升的原因,提出优化列车运行方案及运输调度指挥,减少单机、欠轴列车的开行和机外停车,以及提高机车乘务员的操纵水平、科学合理进行防"关折"操作、加强机车能耗分析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铁路运输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12.
NO emissions from soils and ecosystems are of outstanding importance for atmospheric chemistry. Here we review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NO in soils, the importance of NO for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ing of different organisms, and for inter- and intra-species signaling and competition, e.g. in the rooting zone between microbes and plants. We also show that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are able to produce NO by multiple pathways and that unspecific enzymo-oxidative mechanisms of NO production are likely to occur in soils.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soils is not only linked to NO production by nitrifying and denitrifying microorganisms, but also linked to extracellular enzymes from a wide range of microorganisms.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needed to clarify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NO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NO as a regulator for microbial, animal and plant processes. Such process understanding is required to elucidate the importance of soils as sources (and sinks) for atmospheric NO.  相似文献   
13.
以新丰抗90白菜种子为试验材料,在1 000×g、2 000×g、4 000×g 3种不同超重力的条件下分别处理20、40、60 min后,幼苗期采取叶片测定其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2 000×g,40 min处理游离普氨酸含量最低;4 000×g,60 min处理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均抑制游离普氨酸的形成。1 000×g,20 min处理后的POD活性最高;2 000×g,60 min处理后的POD活性最低,但高于对照,超重力处理能显著提高POD活性。1 000×g,40 min处理SOD活性最高,4 000×g,60 min处理SOD活性最低,适宜的超重力处理有利于提高SOD活性。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苗期和初花期自然状态、水分胁迫以及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苗期水分胁迫第5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无明显变化;苗期和初花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茎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和根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差异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SOD活性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初花期水分胁迫第10天时叶片和茎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充足灌水管理下,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与受体大豆东农50相比,苗期和初花期叶片、茎和根中SOD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苗期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受体大豆东农50,但在初花期水分胁迫10天时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叶片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大豆东农50,苗期和初花期茎和根中蔗糖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烯效唑延缓小麦成熟期间叶片衰老的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9~1992年田间与盆栽试验,研究烯效唑对小麦成熟期间旗叶及下二叶等三片功能叶衰老的延缓作用和增产效果。研究表明:1.烯效唑延缓小麦成熟期间功能叶片的衰老,表现在叶片细胞电解质渗漏率降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增高,丙二醛积累减少;2.烯效唑对离休旗叶片有保绿作用;于小麦齐穗期喷施20~40×10-6,烯效唑药液750kg/hm2,可提高小麦千粒重3~4g,增产12%~16%。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科学》2017,(5):25-29
该试验以绿豆品种白绿9号作为试验材料,使用浓度为50 mmol/L的CuSO_4、MgSO_4、FeSO_4溶液分别进行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探讨Cu~(2+)、Mg~(2+)、Fe~(2+)各处理对叶片叶绿素、SOD、POD、MDA的影响。结果表明:Cu~(2+)、Mg~(2+)、Fe~(2+)在绿豆分枝期、开花期、成熟期3个时期中均起到显著增加叶绿素、MDA含量,提高SOD、POD活性的作用,其中浸种处理效果最佳,Mg~(2+)、Fe~(2+)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以71-3-150、GM256、SH6及M9 4种苹果(Malus)矮化砧木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进行-20℃、-25℃、-30℃、-35℃、-40℃低温处理,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拐点温度(LT50)即半致死温度,并对其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酶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测得的电解质渗出率呈典型的S型曲线,与相应的低温呈极显著负相关;71-3-150、GM256、SH6及M9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0.63℃、-39.29℃、-34.10℃、-30.10℃;抗寒性强的71-3-150和GM256能保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了不同投喂方式下,牙鲆口服A3α-PG(A3α肽聚糖)对其血清及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投喂方式对各组织(肝脏、肾脏、肌肉、粘液)中的SOD、ACP和AKP的诱导能力各异。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投喂方式下对SOD的影响,在肝脏、肾脏、肌肉中未见显著差异(P>0.05);而粘液中的SOD活力在“连续”组“、1+1”组和“4+3”组上升较快,其值约为对照组的两倍,差异显著(P<0.05)。ACP活性在肝脏中以“连续”组和“1+1”组诱导力最强,其与对照组“、4+3”及“7+7”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肾脏和肌肉中ACP活力在实验中未表现出差异显著性(P>0.05)。AKP活力在肌肉与粘液中各饲喂频度下未见明显差异;而仅在肝脏与肾脏中表现出对AKP的增强作用,尤以“连续”组和“1+1”组最为明显(P<0.05)。就不同口服方式下,A3α-PG对牙鲆血清中酶活的影响,其诱导能力是有限的,SOD和AKP在血清中的水平均未见明显提高,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基本持平。ACP活性也只在“1+1”方式下有较大提高,并显现出与对照及其它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此次实验结果显示,A3α-PG作为一种天然的免疫多糖,能对牙鲆体内氧化酶与水解酶系统产生积极的调理作用,但其作用效果并非以不间断的连续刺激好,而是存在一个较为合适的刺激频度及投喂方式的选择。从实验的总体结果来看,对以上3种酶的调节力以“1+1”和“4+3”方式为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大肠埃希菌O55∶B5的内毒素(LPS)对仔鸡的损伤机理,将168只仔鸡随机分成4组(n=42),即对照组,100 mg/kgLPS组,200 mg/kg LPS组,300 mg/kg LPS组。灌服内毒素后,分别于2,4,8,12,24,48 h和72 h处死鸡(各时间点均为6只),测定血浆SOD活性和MDA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鸡血浆SOD活性均明显降低,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各剂量组之间SOD活性随攻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MDA含量随攻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表明一定量内毒素能诱发鸡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显著降低机体中SOD的活性和提高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对8头成年黑白花乳牛乳中SOD和CAT的活性进行测定;研究2种酶的热稳定性。SOD(U/mL)测定结果:新鲜乳为44.23±4.06,75℃/15s处理后为43.71±6.56,无显著变化(p>0.05),95℃/1min处理后为37.15±5.82,活性降低约15%(p<0.05);CAT活性(U/mL)分别为2.02±1.69,3.40±2.46,1.85±1.19,升温对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